德興市張家畈金礦.中國江西省

地質結構

張家畈金礦是在1986 年發現哈蟆石金礦及繼發現上洛金的基礎上,於1989 年發現的。先後由贛東北地質大隊104 隊、東北地質大隊106 隊、南昌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和江西省地礦局贛西北大隊為張家畈金礦進行理地質研究。

 

區域地質

礦區始形成于元古宇宙做山運動期間,礦床處於江南台隆東南部,即揚子台板塊上沖斷層連接華夏板塊的邊緣。屬低溫高壓變質帶。該處是在南中國的陸地板塊相隔最近,岩石受到最強烈擠壓的地方,出現地層上升和明顯的蝕變現象。

張家畈金礦的區域性地質主要是燕山期中生代火成岩帶,火山碎屑沉積厚層和多次海底岩漿侵成的花崗岩組成。廣大地域出露雙橋山群組,其出露面積占全區約百分之七十,區內是一套淺變質的火山碎屑沉積岩夾變質火山熔岩。大量的地質實地個案和研究成果說明,雙橋山群是最為最重要的區域含金和銅的礦源層。


礦區地質

張家畈金礦區位于”贛東北深大斷裂”韌性剪切帶蛇綠岩構造混雜岩帶中,屬蛤蟆礦礦床組成部份,處於江南台隆,揚子台板塊上沖斷層南邊緣。主要出露岩石屬中元古界雙橋山群千糜岩。

雙橋山群屬地槽型類複理石沉積建造的淺變質岩系,地層片理走向在區域上總體為東北,但由於受德興銅礦區侵入岩的影響,張家畈礦區的地層片理走向變卻,轉向西北。千糜岩是礦區內的主要礦化岩種。

礦區最發育的是千糜岩,是韌性構造帶在礦區中佔有量最多的岩石類型,主要由綠泥絹雲板岩、絹雲千糜岩、薄層狀粉砂質板岩、變質凝灰岩等泥質含量較高、片理較薄的岩石經韌性剪切構造應變而成。

 

礦化情況

早期的勘探普查顯示張家畈金礦是要由六條主礦脈所組成,礦脈屬含金石英脈,礦體總體走向西北-東南,傾向西南220°至240°之間,傾角30°-70°。


按加拿大的礦產專案披露準則 NI 43-101繪制成的礦脈分佈投影圖

根據獨立專業的勘探詳查結果,按加拿大的礦產專案披露準則(NI 43-101)歸納得出,張家畈金礦一共31條礦脈,當中蘊含潛在金礦資源

礦脈主要由石英脈夾千糜岩或千糜岩夾石英脈所組成;其糜棱結構、鱗片變晶結構,千糜狀構造,具有強烈的絲縜光澤,褶皺狀片理發育,以及小石英透鏡體大量出現是礦體的特徵標誌。岩石具強烈的矽化、黃鐵礦化、綠泥石化、縜雲母化和其化不同度岩石礦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