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U 砂金礦床‧印度尼西亞

地質結構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全稱印尼共和國,印尼群島共包含17,508個島嶼,人口2.38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因此也是亞洲的重要國家之一。

 

區域地質

印度尼西亚是分佈於北緯6度、南緯11度,東經95度至141度之間的一巨大链状群岛,赤道貫穿全境。印度尼西亚世界上其中之一處最危险的“地壳战场”,在過去长达3亿年期間,欧亚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不斷相互磨擦和侵蝕,形成越百座的活火山。

Semango斷層廣泛顯示了二疊紀和三疊紀花崗巖,是最主要影響區內地質結構的斷層。Semango斷層是一個右旋走向沉伏在蘇門答臘島西部的俯衝帶。另一個主要的斷層是Palu-Koro 斷層,它控制著印度尼西亞中部的主要結構特徵;斷層從Koro-蘇拉威西中部,伸延到Palu-蘇拉威西島西部海岸,再擴展到 Makassar海峽至東加里曼丹。


礦區地質

ENU砂礦是位於蘇拉威西西部褶皺斷層帶,結構主要受到Palu-Koro走滑斷層控制。在長久歷史的斷層運動中,Palu-Koro斷層是屬左旋扭壓慣性的,從而產生向上擠升的山脈群。

在蘇拉威西中部,由中新世晚期至新世紀期間在Palu-Koro斷層沿左外側發生顯著的鉀-鈣鹼性巖漿活動。變質巖性包括角閃巖,榴輝巖,雲母片巖,石英巖,綠泥石,長石和石墨千枚巖。由地質測繪,古地磁力地質調查和GPS觀測表明,在蘇拉威西第三紀晚期的地質變動比較複雜,包括擴展,塊旋轉,和走滑斷層。在Palu-Koro斷層出現有迅速擠上的地幔層、下地殼巖石,和年輕的花崗巖。在上新世,蘇拉威西山脈主要以粗碎屑沉積構成。現時,蘇拉威西褶皺衝斷帶已經向西傳展至馬卡薩海峽(Makassar Straits)。新近紀形成的花崗質巖含有細微和弱黑雲母化鎂鐵礦物,其中包括有石英,鉀長石,斜長石和白雲母,因為結構粗糙或含粗等粒狀和包含 KF微細晶體,所以不難被辨認出來。

 

礦化情況

在中新世早期,因著西向俯衝的發展形成了鈣鹼性安山弧,地層碰撞後的地幔活動在蘇拉威西北半島產生酸性和基性火山巖山脈,但亦有被認為是由弧島被擠壓上升,而不是俯衝形成。在蘇拉威西北樽頸部位,LILE和LREE元素富集,鉀質花崗巖大陸產生了親和力。

礦區位置屬於銅-金斑巖礦和鉬斑巖礦富集的區域。在銅-金斑巖礦礦化區出現有銅金矽卡巖,多金屬礦脈和高硫化熱液金礦脈。熱液金成礦作用(一般石英 - 方解石脈±冰長石)主要是出現在中新世早期安山巖弧半島,最重要的熱液銅區域(Kotamobagu)與以Moat caldera為代表的歷時長久的火山區有關。蘇拉威西弧北部的熱液金系大多嚴重侵蝕,尤其是綠泥巖和綠簾石。其形成與火山環境的關系知之甚少。